国有资产杠杆化、金融化,能否化解地方债务?
国有资产杠杆化、金融化,能否化解地方债务?
入库时间:2025-11-06|字体:| 下载收藏 语音播报
  来源:国资数据中心
湖北省和安徽省近期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、杠杆化改革,试图通过盘活国有资源化解地方债务,但可能引发公共服务涨价、金融风险后移及土地金融模式复刻等长期隐患。

1.国有资产金融化改革的运作模式

湖北提出"三资"管理三原则:资源资产化、资产证券化、资金杠杆化,覆盖土地、矿产等6类资源和股权、特许经营权等5类资产。

黑龙江通过拍卖水库淤泥20年处置权(如依安县8.39亿元案例),以未来收益权获取银行贷款,实质是构造资产价值进行融资。

2.市场化运营的民生代价风险

将停车费、景区门票等稳定收益资产证券化,可能导致公共服务涨价,类似"筑墙挡景"等案例已显现利润最大化导向。

与90年代低价出售国有资产不同,当前改革依赖虚高估值(如齐齐哈尔淤泥定价),可能加剧银行坏账 ……
继续阅读(剩余:10.56%)
请登录后识别阅读权限!

扫码在手机上打开本文
DN:N02463520251106N
© 2003-2025 国资数据中心  版权所有   未经许可,均不得转载有    网安备51019002001697号